“門當(dāng)”與“戶對”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門建筑的組成部分,是用于鎮(zhèn)宅的建筑裝飾。
“門當(dāng)”,又叫“抱鼓石”或“石鏡”,為鼓圓形石頭,一般擺放在門外兩端;因鼓聲宏闊威嚴,厲如雷霆,百姓信其能避邪,故民間廣泛用石鼓代“門當(dāng)”。 相傳古代將軍榮歸,常將戰(zhàn)鼓置于門前炫耀戰(zhàn)功,后來就演變成抱鼓石。在古代,只有較大的宅門,才會配有抱鼓石。抱鼓石具有固定門樓的建筑功能,所以,又被叫作“門當(dāng)”,但它更具備象征意義,它的數(shù)目決定著屋主的地位和官階。古時候三品官以下的宅第有兩個門當(dāng),三品官有四個,二品官六個,一品官八個,皇帝九個,是為九鼎之尊。門當(dāng)除了鼓形,也有箱形,箱形的看上去比較斯文,為文官所用。
“戶對”, 即置于門楣上或門楣雙側(cè)的磚雕、木雕。形狀有圓形與方形之分,圓形為文官,方形為武官,“戶對”大小與官品大小成正比?!皯魧Α?到5品可以為六個,6到7品可以為四個,以下只能為兩個,普通大戶人家也可以有兩個。典型的有圓形短柱,短柱長一尺左右,與地面平行,與門楣垂直,它位于門戶之上,且取雙數(shù),有的兩個一對,有的四個兩對,故名“戶對”?!皯魧Α庇枚虉A柱形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生殖崇拜中重男丁的觀念,意在祈求人氣旺盛、香火永續(xù)。
有“戶對”的宅院,必須有“門當(dāng)”,這是建筑學(xué)上的和諧美學(xué)原理。因此,“門當(dāng)”、“戶對”常常同呼并稱。后成了社會觀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條件的常用語。所以相親時只要偷偷去數(shù)數(shù)雙方的門當(dāng)和戶對,數(shù)目相等的就能門當(dāng)戶對了。